 |

大廚房餐飲設備
|
廚具,廚房設備
|
糕餅、烘焙食品
|
食用,烘焙油脂
|
烘焙設備
|
生鮮食品
|
罐頭食品
|
休閒食品
|
調味醬料
|
脫水食品
|
冷凍,冷藏食品
|
米,麵加工食品
|
速食調理食品
|
素食食品
|
有機食品
|
健康食品
|
生物科技食品
|
乳製品
|
飲料,冰品
|
茶,咖啡飲品
|
酒類飲品
|
肉類(蛋品)加工
|
蜜餞,醃漬食品
|
磨粉穀物原料
|
香料,添加物
|
食品工業公會
|
連鎖加盟
|
食品包裝機械
|
大陸市場廠商
|
餐廳,飯店
|
度量衡儀器
|
超市賣場
|
自動販賣機
|
公害防止
|
包裝材料
|
加工機械
|
冷凍,冷藏設備
|
製藥機械
|
餐飲設備
|
整廠設備
|
周邊設備
|
化驗儀器
|
無菌設備
|
食品容器具
|
其他廠商
|
|
|
|
消保官抽檢「食」在可怕 鈉含量超標11倍
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18日表示,近期將與衛生署開會,規定未來食品營養需將總成份含量清楚標示,不能只顯示每單位含量讓民眾計算。
而消保會抽查零食包含熱量等五項內容上全數不合格,鈉含量甚至超標11倍!要求業者限期改善,否則開罰。
消保會針對市售零食最新調查發現,33件零食中有15件不符規定,包括知名品牌的洋芋片、玉米酥、薯條、南瓜子和巧克力,不合格率高達四成六。
其中有不肖廠商為增添口感,將「鈉」含量提高為147毫克,比包裝標示整整多出11倍。民眾吃一包零食即超出一天鈉的攝取量,更嚴重還會昏倒。
消保官莊惠媛表示,抽檢當中有17件含量標示「不友善」,指產品分裝成小包裝或單一包裝時,廠商卻訂每單位成份含量,例如自行以30公克或其他克數為1單位,總包裝並非總數的份量,而是單位份量。
此標示不僅讓消費者需自行計算內容物含量,非整數的份量更添難度。
此外,將近半數零食內容物標示不符「正負20%」的規定。
衛生署指出,未來零食必須標示所有成份的每天建議攝取量,若有不實將依法要求業者限期改善,未通過複查罰3到15萬不等罰鍰,最後還是沒有改正將撤除執照,同時也擬議零食分包裝的標示規範,最快年底實施。
資料來源:今日新聞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