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
大廚房餐飲設備
|
廚具,廚房設備
|
糕餅、烘焙食品
|
食用,烘焙油脂
|
烘焙設備
|
生鮮食品
|
罐頭食品
|
休閒食品
|
調味醬料
|
脫水食品
|
冷凍,冷藏食品
|
米,麵加工食品
|
速食調理食品
|
素食食品
|
有機食品
|
健康食品
|
生物科技食品
|
乳製品
|
飲料,冰品
|
茶,咖啡飲品
|
酒類飲品
|
肉類(蛋品)加工
|
蜜餞,醃漬食品
|
磨粉穀物原料
|
香料,添加物
|
食品工業公會
|
連鎖加盟
|
食品包裝機械
|
大陸市場廠商
|
餐廳,飯店
|
度量衡儀器
|
超市賣場
|
自動販賣機
|
公害防止
|
包裝材料
|
加工機械
|
冷凍,冷藏設備
|
製藥機械
|
餐飲設備
|
整廠設備
|
周邊設備
|
化驗儀器
|
無菌設備
|
食品容器具
|
其他廠商
|
|
|
|
超級毒 地溝油每年300萬噸下肚
中國時報【陳筑君/綜合報導】
除黑心商品外,大陸近日又被媒體踢爆,有不肖商人抽取地下道的「地溝油」,經過濾、加熱、沉澱、分離等程序後,以清亮的「食用油」面貌重返餐桌。專家估計,每年約三百萬噸這樣的「地溝油」流入市場,按比例算,每人每食十頓飯,就有一餐吃到「地溝油」,其毒性是砒霜的百倍。
「地溝油」就是廢棄食用油脂的俗稱,從下水道回收,成分多為洗滌清潔後遺留的生物油。專家研究,這些「地溝油」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,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許多毒性物質,尤其當中的「黃麴黴素」,更含有強烈的致癌物質,其毒性是砒霜的百倍。
大陸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和油脂工作組組長、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說,目前大陸每年返回餐桌的「地溝油」,至少兩百萬到三百萬噸。以大陸人一年的動、植物油消費總量約二二五○萬噸計,在大陸吃十頓飯,就可能碰上一頓「地溝油」。
「地溝油」在大陸已猖獗廿多年,之所以如此橫行,與其背後龐大的利益有關。何東平及其學生調查顯示,從餐飲業的餐廚垃圾中提煉一噸地溝油,成本僅約三百元(人民幣,下同)。而那些看似不起眼掏地溝油的人,平均掏一桶油,就能賺取七、八十元。以一人每天掏四桶計,經回收提煉後即便按食用油市場價格一半出售,每月還能賺一萬多元,相當於高級白領的收入,就算一般打雜工人,每月也有兩千五百元的工資。
資料來源:中時電子報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