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
大廚房餐飲設備
|
廚具,廚房設備
|
糕餅、烘焙食品
|
食用,烘焙油脂
|
烘焙設備
|
生鮮食品
|
罐頭食品
|
休閒食品
|
調味醬料
|
脫水食品
|
冷凍,冷藏食品
|
米,麵加工食品
|
速食調理食品
|
素食食品
|
有機食品
|
健康食品
|
生物科技食品
|
乳製品
|
飲料,冰品
|
茶,咖啡飲品
|
酒類飲品
|
肉類(蛋品)加工
|
蜜餞,醃漬食品
|
磨粉穀物原料
|
香料,添加物
|
食品工業公會
|
連鎖加盟
|
食品包裝機械
|
大陸市場廠商
|
餐廳,飯店
|
度量衡儀器
|
超市賣場
|
自動販賣機
|
公害防止
|
包裝材料
|
加工機械
|
冷凍,冷藏設備
|
製藥機械
|
餐飲設備
|
整廠設備
|
周邊設備
|
化驗儀器
|
無菌設備
|
食品容器具
|
其他廠商
|
|
|
|
糧安應升為國安層級
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在行政院會聽取農委會報告「推動在地消費,提振國產米食」後表示,糧食安全應提升為國家安全的層級,且糧食的供應與儲存不能過度仰賴進口。
吳敦義表示,「提振國產米食消費」是國家整體糧食安全的一環,可促進農業生產,並改善糧食消費結構,也符合降低食物碳足跡及有效達到節能減碳效果,但改變民眾消費習慣非一蹴可及,有賴長期持續進行,請農委會積極加強宣導推動,並請各部會全力協助辦理。
他說,有關單位也可結合觀光產業,加強行銷推廣米食文化,讓台灣的米食小吃和麵食一樣齊名。
農委會在報告表示,台灣稻作面積自民國七十年的六六‧八萬公頃至九十八年已減少至二五‧五萬公頃,每人每年白米年消費量也由七十年的九十八公斤,至九十八年下降為四十八公斤,不但造成營養攝取失衡、糧食自給率下降,且稻田轉作休耕已造成政府財政負擔。
農委會說,稻田面積減少更對氣候調節、生態維護、田園景觀造成嚴重衝擊,並在遭受國際糧價與供應波動時,影響國家糧食安全。
農委會統計,全國每人每天多吃一口飯,每年每人增加一公斤白米消費量,可減少五千六百公頃農地休耕,提升稻榖及周邊產業產值約新台幣十億元,提高糧食自給率○‧二四%。
農委會將與各部會合作,結合餐飲業等,共同發展米食產業並帶動全民愛吃米飯風潮,將米食推廣向下紮根,期望至一百零三年可達到每年每人米食消費量五十一公斤的目標,使休耕農地恢復耕作,並減少休耕補助支出。
農委會也將推動創新研發新米食,包括舉辦創意米製點心糕餅比賽、獎勵業者開發以米穀粉取代部分麵粉製成烘焙製品、請工業界協助開發操作簡易的米食產品及烹飪器材,如米麵包機。
資料來源:台灣新生報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