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
大廚房餐飲設備
|
廚具,廚房設備
|
糕餅、烘焙食品
|
食用,烘焙油脂
|
烘焙設備
|
生鮮食品
|
罐頭食品
|
休閒食品
|
調味醬料
|
脫水食品
|
冷凍,冷藏食品
|
米,麵加工食品
|
速食調理食品
|
素食食品
|
有機食品
|
健康食品
|
生物科技食品
|
乳製品
|
飲料,冰品
|
茶,咖啡飲品
|
酒類飲品
|
肉類(蛋品)加工
|
蜜餞,醃漬食品
|
磨粉穀物原料
|
香料,添加物
|
食品工業公會
|
連鎖加盟
|
食品包裝機械
|
大陸市場廠商
|
餐廳,飯店
|
度量衡儀器
|
超市賣場
|
自動販賣機
|
公害防止
|
包裝材料
|
加工機械
|
冷凍,冷藏設備
|
製藥機械
|
餐飲設備
|
整廠設備
|
周邊設備
|
化驗儀器
|
無菌設備
|
食品容器具
|
其他廠商
|
|
|
|
景氣低迷 零售業去年陷入苦戰 烹調類商品卻逆勢成長
〔記者楊雅民/台北報導〕景氣低迷,零售業去年也陷入苦戰。家具業者形容,去年家具產業受到房市緊縮、消費者荷包縮水衝擊,市場「哀鴻遍野」,平均業績衰退兩成算是正常的,整個產業進入淘汰賽,收掉的店很多。
一家系統家具業者表示,去年大環境消費氛圍不如往年,加上房價高漲,很多人不敢買房子;房市成交量萎縮,不僅來客數減少,消費者採購和裝潢預算也縮水,原本要裝潢四間房間的消費者,可能會先裝潢兩間、兩間先用舊的裝潢。
業者觀察,這種消費緊縮的現象從前年開始就很明顯,業績下滑,具經濟規模的指標性家具品牌還有辦法撐過去,但很多中小型家具業者已不支倒地,台北市中山北路很多原本經營家具和家飾的店面,已紛紛貼出「吉屋出租」的海報。
業者說,農曆年前都是居家採購家具除舊佈新的消費旺季,但以現在低迷的消費氛圍來看,家具產業農曆年前業績要出現爆發性的成長,幾乎是不可能;只能冀望農曆年後,新的一年景氣能好一點,不然中小型業者真的很難存活下去。
量販苦撐 促銷魅力減
量販店業者表示,去年第一季市場買氣還可以,但第二季油電雙漲、復徵證所稅的議題發燒後,消費者信心開始一路下滑,消費者對賣場商品的價格也更加敏感,不是促銷品、或是折扣的價格令消費者「無感」,消費者就不太買單。
不僅如此,以前辦促銷活動,只要有抽獎就可以吸引到消費者,去年消費者則精打細算,不愛抽獎,喜歡業者直接以折價券回饋給消費者;而且「集中消費」的情況特別明顯,中元節、週年慶等折扣殺最深的大檔期,消費者都懂得趁機採購囤貨,其他促銷檔期,消費力道就明顯偏弱。
有趣的是,受到外食人口增加、少子化影響,過去幾年整體市場逐漸萎縮的油、米等烹調類商品,去年業績卻逆勢成長,代表不景氣、外食價格上揚,不少消費者轉而在家開伙,節省開支。
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