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
大廚房餐飲設備
|
廚具,廚房設備
|
糕餅、烘焙食品
|
食用,烘焙油脂
|
烘焙設備
|
生鮮食品
|
罐頭食品
|
休閒食品
|
調味醬料
|
脫水食品
|
冷凍,冷藏食品
|
米,麵加工食品
|
速食調理食品
|
素食食品
|
有機食品
|
健康食品
|
生物科技食品
|
乳製品
|
飲料,冰品
|
茶,咖啡飲品
|
酒類飲品
|
肉類(蛋品)加工
|
蜜餞,醃漬食品
|
磨粉穀物原料
|
香料,添加物
|
食品工業公會
|
連鎖加盟
|
食品包裝機械
|
大陸市場廠商
|
餐廳,飯店
|
度量衡儀器
|
超市賣場
|
自動販賣機
|
公害防止
|
包裝材料
|
加工機械
|
冷凍,冷藏設備
|
製藥機械
|
餐飲設備
|
整廠設備
|
周邊設備
|
化驗儀器
|
無菌設備
|
食品容器具
|
其他廠商
|
|
|
|
衛生署公布資料 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以上黃豆 逾9成是基改
【大紀元5月7日報導】(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7日電)台灣黃豆幾乎全仰賴進口,有9成是基改黃豆。基改食品風險至今雖眾說紛紜,無基改農區運動聯盟認為,至少飼料黃豆製品應在校園營養午餐中絕跡。
黃豆分成3級:特級黃豆是有機的,也是非基因改造;一級黃豆是食用黃豆,基改與非基改都有;二級黃豆俗稱「飼料黃豆」,全是基因改造。
長期呼籲「守護餐桌,基改風險不可不知」行動的台灣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指出,台灣本土黃豆產量極少,僅0.05%是國內自產,其他仰賴美國和巴西進口。據衛生署公布資料顯示,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以上黃豆,逾9成是基改黃豆。
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秘書長黃嘉琳說,在美國等地及其他出口對象如歐洲等國,飼料黃豆不是給人吃,而是被做成飼料或拿來榨油,榨剩下的黃豆渣再拿去當飼料,餵食牲畜。
像中國大陸、日本、南韓和馬來西亞等都是食用無基改黃豆,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表示,15年前要在台灣吃到基改黃豆並不容易,但如今想要不吃到基改黃豆更不容易,「針對黃豆進口法規,政府放寬黃豆嘉磷賽除草劑的殘留允許值提高100倍,」這在其他國家沒問題,因為他們吃的是食品級的,但台灣人吃到的,卻多是飼料黃豆及其相關製品。
台灣大學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說,基改黃豆的缺點不僅是農藥殘留高,倉儲運輸等包裝條件也差,其殘留的除草劑會導致人體解毒功能降低,影響腸道好菌增生。動物實驗也證實,基改食物會導致過敏、腫瘤與生殖障礙等病變。
國人接觸飼料級黃豆比例較高的兩大族群,是校園營養午餐和素食者。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常務監事黃聰智呼籲,家長可寫信要求,校園午餐採用食品級黃豆,此外,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也應將「採用食品級黃豆」列入營養午餐評選項目中。
台灣民眾大量食用豆腐、豆干和豆漿等各類黃豆製品,據主婦聯盟統計,台灣每人每年消費高達11公斤黃豆,呼籲消費者應注意食品標示,選購非基改食品;加工業者拒用基改原料,從源頭把關食品安全;政府政策應資訊公開,嚴格檢驗進口種子,公開審核資訊,並立法規範基改食品標示。
資料來源:大紀元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