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
大廚房餐飲設備
|
廚具,廚房設備
|
糕餅、烘焙食品
|
食用,烘焙油脂
|
烘焙設備
|
生鮮食品
|
罐頭食品
|
休閒食品
|
調味醬料
|
脫水食品
|
冷凍,冷藏食品
|
米,麵加工食品
|
速食調理食品
|
素食食品
|
有機食品
|
健康食品
|
生物科技食品
|
乳製品
|
飲料,冰品
|
茶,咖啡飲品
|
酒類飲品
|
肉類(蛋品)加工
|
蜜餞,醃漬食品
|
磨粉穀物原料
|
香料,添加物
|
食品工業公會
|
連鎖加盟
|
食品包裝機械
|
大陸市場廠商
|
餐廳,飯店
|
度量衡儀器
|
超市賣場
|
自動販賣機
|
公害防止
|
包裝材料
|
加工機械
|
冷凍,冷藏設備
|
製藥機械
|
餐飲設備
|
整廠設備
|
周邊設備
|
化驗儀器
|
無菌設備
|
食品容器具
|
其他廠商
|
|
|
|
食品股 由大陸紅回台灣
新聞分析》食品股 由大陸紅回台灣
2006/10/3
【經濟日報/記者邱馨儀/台北報導】
康師傅未在國內掛牌,卻要回台舉行法說會,引發高度關注,對照台灣資金加速外流,連在外掛牌的台資企業,也加入搶食這波資金外移潮。
除康師傅外,香港聯交所更是盡全力赴海外舉辦法說會,招攬海外資金前往投資,相形之下,國內證交所態度顯得消極,不但錯失先機,更有讓國內資金加速外移之虞。
再者,近年來大陸當局鼓勵台資企業在海外掛牌,加上政府不願放寬企業赴大陸投資40%上限,讓香港成為台資重要的掛牌與籌資地,包括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及送件申請中的統一企業,都是明顯的例子。績優台資就像一張張的好牌,但台灣政府不懂得擅用好牌,反而畫地自限,將好牌都送給出去,讓香港聯交所作收漁翁之利。
回來分析台灣股市,除了康師傅外,另一大台資食品廠統一,也有同樣的規劃,過去一向有「冷凍庫」之稱的食品股,受惠人民幣升值效益,近期都從坐冷板凳轉為法人寵兒,不約而同興起法說熱。
統一受到大陸事業將赴香港上市,目前處於緘默期,市場預期年底前開法說的可能性不高,不過由此卻可看出,在大陸發展有成的國內食品股,強烈的企圖心。
康師傅及統一大陸布局有成,連帶使大成、宏全、黑松及聯華等在大陸布局的內需概念股,近期也成為法人關注的焦點,帶動股價走揚。
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,過去甚少對食品類股投入研究的國內法人,近期卻出現包括大成長城等個股的研究報告,約略可看出法人圈也注意到這些具有潛力的食品廠商,獲利陸續顯現。
食品概念股過去受到國內市場飽和影響,獲利未有突破性成長,因而未受法人青睞。不過,大陸人口是國內的60倍,每年經濟成長率幾乎都在兩位數,雖然大陸當局積極透過宏觀調控降溫,但民以食為天,食品族群不但不受影響,隨著台資業者積極拓展版圖,未來營運表現更具想像力。
轉載自:【2006/10/03 經濟日報】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