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
大廚房餐飲設備
|
廚具,廚房設備
|
糕餅、烘焙食品
|
食用,烘焙油脂
|
烘焙設備
|
生鮮食品
|
罐頭食品
|
休閒食品
|
調味醬料
|
脫水食品
|
冷凍,冷藏食品
|
米,麵加工食品
|
速食調理食品
|
素食食品
|
有機食品
|
健康食品
|
生物科技食品
|
乳製品
|
飲料,冰品
|
茶,咖啡飲品
|
酒類飲品
|
肉類(蛋品)加工
|
蜜餞,醃漬食品
|
磨粉穀物原料
|
香料,添加物
|
食品工業公會
|
連鎖加盟
|
食品包裝機械
|
大陸市場廠商
|
餐廳,飯店
|
度量衡儀器
|
超市賣場
|
自動販賣機
|
公害防止
|
包裝材料
|
加工機械
|
冷凍,冷藏設備
|
製藥機械
|
餐飲設備
|
整廠設備
|
周邊設備
|
化驗儀器
|
無菌設備
|
食品容器具
|
其他廠商
|
|
|
|
民生用品價格 狂漲3.42%
行政院主計處昨(7)日發布2月物價概況,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較去年同月上漲1.33%,1、2月平均也只較去年同期上漲1.21%。總體物價呈現平穩,與人民感受差距很大。
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解釋,3C產品、通訊費跌價,服務類價格持平,拉低整體物價漲幅。但民生用品(非耐久性消費品)的確顯著上漲,年增率高達3.42%,是99年5月以來單月新高。
主計處表示,2月一般民生用品的漲價幅度都在5%到8%之間,商品類漲幅更創下近10個月新高,一般民眾普遍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。
吳昭明說,去年下半年起,國際原物料價格已陸續飆漲,而且漲勢至今未見停歇,今年物價勢將高於去年;未來,國內業者可能採取分批漲價或改變包裝的方式,轉嫁成本給消費者,因此物價應會漸進式上漲,但還不至於全面起漲。
吳昭明舉例,只要是國際價格居高不下的原料成本高漲,就會影響到國內的相關製品價格。例如國際棉花價格屢創歷史新高,1月底的紐約商品價格為每磅205.14美分,使得國內2月紡織品價格(如寢具、毛巾、枕頭、棉被等)漲幅也高達5.84%。
國際價格居高不下的黃豆與小麥,影響國內沙拉油的2月漲幅為8.43%,水餃皮、泡麵的漲幅則分別為5.98%與5.29%。玉米雖然與民眾生活並無直接相關,但因屬於飼料原料,間接影響2月的豬肉價格上漲2.31%、全雞價格也上升8.89%。
吳昭明說,這一波物價並不平均,漲幅集中在反映國際物價上漲項目上,包括食物和能源類。消費者物價從商品性質可分為商品類和服務類,商品類又分為非耐久性、半耐久性和耐久性消費品三種,非耐久性消費品漲幅顯著,即民生用品,屬於一次性消費,該項約占全體消費者物價權重三成。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|
|
|
|
|